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仿自然湿地工程

发布时间:2025-05-20

围绕白洋淀高质量生态治理目标要求,聚焦内源污染风险控制,构建了“系统诊断—分类清淤—生境修复—效果评估”的生态清淤技术体系,创建了“污染含量-生物有效性-释放活性-生态毒性”四维一体的沉积物质量诊断技术,编制了《白洋淀生态清淤全面治理方案》《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实施方案》《白洋淀生态清淤三期工程实施方案》和《白洋淀生态清淤四期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支撑了白洋淀全面生态清淤工程实施,有效促进了白洋淀水质稳定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提升。

目前复合污染仍对我国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传统生态工程去除源水复合污染受限。通过多年对“生物-生态-界面”协同耦合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发现湿地削减复合污染的新原理与新方法;发明“活区”净水技术,创新性将湿地生态根孔技术(CRCT)、强化植物床-沟壕系统和生态工程温室效应减排有机融合,提出了利用水陆交错带关键“活区”提升污染物降解转化的水源水质调控新思路;形成复合污染水源修复系统化方案,显著提升湿地的复合污染净化和低温域处理能力。技术成果在浙北城市水源湿地群中成功应用,创建了我国城乡饮用水源地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先进模式,并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水源水质问题提供了示范案例。成果获住建部2011、2016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2012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住建部2013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十年“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精品选登于《人民日报》,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受污染河网原水水质湿地调控技术”入选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第一批),“水源地污染源水仿自然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性产品和战略高技术清单。浙北城市水源生态湿地群碳汇增汇技术被评为2023年度“绿色创新成果”案例。

代表性项目:

1) 平原河网重污染源水生物-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2) 嘉兴新塍塘水源地河道治理技术及饮用水源生态湿地优化运行技术研究与示范

3) 生态湿地对嘉兴水源水质特征指标净化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4) 构筑根孔湿地土壤氧化还原形态特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污染净化的关系

5) 生物强化氧化还原过程的湿地系统构建与污染控制原理

6) 湿地水文调节功能变化及其区域效应

7) 苕溪上游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技术研究与示范

8) 巢湖市水源优化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9) 嘉兴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态湿地治理技术集成研究

10) 贯泾港水源净化生态湿地建设技术服务

11) 海宁市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方案设计和技术支持

12) 海宁市二水厂水源生态湿地工程技术转让(专利实施许可)

13) “一种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等四项专利实施许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