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领导
  • 胡承志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教授。担任科技部环境领域技术预测专家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常务理事、水处理化学专业委会副理事长;担任SCI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编委、Water & Ecology执行主编,《环境工程学报》青年编委会主席。
    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原理和工程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水处理膜分离、电化学水处理与资源化、水环境模拟与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近年来主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0到1基础前沿项目等国家纵向和企业横向项目近30项。在Sci. Adv.、JACS.、Environ. Sci. Technol.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相关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技术成果在70余个水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历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 张昱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环境水质学教研室主任。2020年入选世界卫生组织(WHO)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战略与技术高级专家组,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制药行业协会EHS技术专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围绕微生物耐药性和病原体等环境传播与源头管控开展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发,在行业废水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制定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多次受邀参加由WHO、FAO 等召开的全球专家会议。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指南编制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等奖励。
  • 王军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现任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与膜分离过程研究组组长,兼任中国膜工业协会疏水膜技术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水处理功能材料、工艺与装备创新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1)疏水膜、导电膜及纳滤膜制备及膜分离过程创新;(2)高盐复杂水质条件下特征组分的选择性分离机制;(3)低碳膜法水处理过程传质机理、微纳膜界面结构与污染物精准分离/降解协同构效关系。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863课题及国内外横向课题等30余项,主持或技术支持工业废水治理工程项目近30项。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参与制定规范/标准等9项,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